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三墳五典

目錄

三墳五典概述

三墳五典三墳五典

三墳五典是中國傳說中最古老的典籍,被視為中華文明最早的文獻記錄。"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三皇的著作,"五典"則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五帝的典籍。這些典籍在先秦時期已有記載,但早已失傳,現僅存其名。


名稱由來與釋義

"三墳"之"墳"在古代有"大"的意思,指三皇之書記載大道;"五典"之"典"意為常道,指五帝之書記載常法。東漢經學家鄭玄解釋:"三墳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書"。

另一種解釋認為:"墳"指土製書籍(古代在泥土上刻寫),"典"指簡冊。因此"三墳"可能是刻在陶土板上的三皇之書,"五典"則是記錄在竹簡上的五帝典籍。


歷史記載

最早提及"三墳五典"的文獻是《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楚國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表明在春秋時期,這些典籍尚存於世。

《尚書序》稱:"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這是最早對三墳五典內容的明確解釋。


內容推測

雖然原書已佚,但根據後世學者考證:

三墳可能包含:

  • 伏羲氏的《連山易》

  • 神農氏的《歸藏易》

  • 黃帝的《乾坤易》(或《周易》前身)

五典可能記載:

  • 五帝時期的政教制度

  • 倫理道德規範

  • 治國安邦之道

  • 天文曆法知識

  • 社會管理制度


歷代考證與爭議

  1. 漢代學者如孔安國認為這些典籍在孔子時代已殘缺不全。

  2. 唐代學者懷疑其真實性,認為可能是後人偽托。

  3. 宋代出現偽《三墳書》,後被考證為偽作。

  4. 清代考據學家普遍認為原書早已亡佚,現存記載均為後人追述。


文化影響與價值

  1. 文獻學價值:被視為中國典籍的源頭,代表中華文明最早的文字記錄。

  2. 思想史意義:反映了先民對宇宙、社會的早期認知。

  3. 語言學研究:可能保留最古老的漢語形態。

  4. 文化象徵:常被用來代指最古老的典籍或失傳的珍貴文獻。


現存偽《三墳書》簡介

宋代出現的偽《三墳書》分為:

  • 《山墳》:稱是伏羲氏《連山易》

  • 《氣墳》:稱是神農氏《歸藏易》

  • 《形墳》:稱是黃帝《乾坤易》

經考證,這些內容實為宋人偽造,雜糅了後世思想,並非真正上古文獻。


學術研究現狀

現代學者對三墳五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 考證其存在的可能性

  2. 分析先秦文獻中的相關記載

  3. 探討其與甲骨文、金文的關係

  4. 研究其反映的史前文明信息

儘管原書已佚,三墳五典作為中國文獻始祖的象徵意義,仍在學術史和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七言律詩    下一篇 三綱五倫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