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望穿秋水(漢語成語)

目錄

成語概述

望穿秋水(漢語成語)望穿秋水(漢語成語)

「望穿秋水」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殷切盼望的神情,通常用於表達對遠方親人、友人或愛人的深切思念。其中,「秋水」比喻清澈明亮的眼睛,而「望穿」則形象地描繪出因長時間凝望而眼睛疲憊甚至「穿透」的狀態,極言盼望之切。


成語出處

該成語最早見於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其中第三本第二折寫道: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此處的「秋水」比喻眼睛,「春山」比喻眉毛,意指女子因思念而望眼欲穿,甚至因皺眉而損傷了美麗的容顏。


成語釋義

  • 字面意思:眼睛因長時間凝望,彷彿要穿透秋水一般。

  • 引申義:形容極度盼望、思念某人或某事,心情迫切。

  • 感情色彩:多用於表達深情、思念或期盼,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


成語結構與用法

  • 結構:動賓結構(「望穿」+「秋水」)。

  • 語法功能:通常作謂語、定語或狀語。

  • 常見搭配

    • 作謂語:「她望穿秋水,終於等到丈夫歸來。」

    • 作定語:「那望穿秋水的眼神,令人心疼。」

    • 作狀語:「他望穿秋水地等待著好消息。」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

    •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極其迫切。

    • 翹首以盼:抬頭遠望,形容急切期待。

    • 引頸而望:伸長脖子盼望,形容等待心切。

  • 反義詞

    • 漠不關心:毫不關注,態度冷淡。

    • 置之不理:不予理會,毫不牽掛。


文化內涵與應用

「望穿秋水」不僅是一個成語,更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情感表達的細膩描繪。在古代詩詞、戲曲和小說中,常用來刻畫相思之情,如:

  • 《紅樓夢》中林黛玉對賈寶玉的思念。

  • 《牡丹亭》中杜麗娘對夢中情人的期盼。

現代文學和影視作品也常借用此成語渲染人物情感,增強感染力。


相關詩詞與文學引用

除《西廂記》外,許多文人墨客也以「秋水」比喻眼睛,並融入思念之情,例如:

  • 李賀《唐兒歌》

    「一雙瞳人剪秋水。」

  • 白居易《箏》

    「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

這些詩句均以「秋水」形容明亮清澈的眼睛,進一步豐富了「望穿秋水」的意境。


現代應用示例

  • 文學創作

    「她站在碼頭,望穿秋水,卻始終不見那艘歸來的船。」

  • 日常對話

    「孩子出國多年,父母望穿秋水,終於盼到他回家團聚。」


總結

「望穿秋水」是一個極具畫面感的成語,生動表現了人們在等待與思念時的情感狀態。它不僅是語言的精煉表達,更蘊含了中華文化對深情與期盼的獨特詮釋,至今仍廣泛應用於文學與日常交流中。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