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藍縷

目錄

詞語釋義

藍縷藍縷

「藍縷」是漢語中的一個古雅詞彙,原指破舊不堪的衣服,後引申為形容事物破敗、不完整的狀態。該詞由「藍」和「縷」兩個字組成,其中「藍」指代顏色,「縷」則表示細線或布條。


詞源考證

根據《說文解字》記載,「縷」本義為線,特指細長的絲線;「藍」則指一種深青色。兩字合併使用最早見於先秦文獻,形容衣服因長期穿著而褪色破損,布條散亂的樣子。在《左傳·宣公十二年》中就有「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記載。


歷史演變

  1. 先秦時期:主要用於形容服飾破舊

  2. 漢唐時期:詞義擴展至形容事物破敗狀態

  3. 宋元以後:逐漸成為書面用語,口語中使用減少

  4. 現代用法:多用於文學作品或成語中


文化內涵

「藍縷」一詞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勤儉美德的推崇。古人常以「藍縷」形容創業艱辛,如「篳路藍縷」成語,讚揚不畏艱難開創事業的精神。同時也反映了古代社會對衣著整潔的重視,破舊衣物成為貧困的象徵。


相關成語

  1. 篳路藍縷:形容創業的艱苦

    •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

    • 例句:這家公司能有今日規模,全憑創始人當年篳路藍縷的奮鬥精神。

  2. 藍縷篳路:與「篳路藍縷」同義,詞序不同

    • 出處:後世文人的變體用法


文學應用

在古代詩詞中,「藍縷」常被用來營造淒涼、貧困的意境。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雖未直接使用該詞,但描述的景象與「藍縷」之意相通。清代納蘭性德《浣溪沙》中「藍縷江山憔悴人」則直接運用此詞表達國破家亡的悲涼。


現代使用

當代中文裡,「藍縷」單獨使用的情況較少,主要保留在以下場合:

  • 歷史小說或古裝劇對白

  • 書面文學作品

  • 學術性文章中

  • 成語「篳路藍縷」的固定用法


同義詞比較

  1. 襤褸:意義相近,但更強調破爛的程度

  2. 敝衣:指破舊衣服,不強調布條散亂的視覺效果

  3. 鶉衣:特指補丁很多的衣服,如「鶉衣百結」


字形分析

「藍」字為艸字頭,與植物相關,本指蓼藍等可提取染料的植物;「縷」字為糸旁,與絲線相關。兩字組合形象地表現出褪色破舊的布條狀態,體現了漢字造字的意象特點。


地域差異

  1. 台灣:普遍使用繁體字形「藍縷」

  2. 香港:用法與台灣相同

  3. 澳門:同香港用法

  4. 中國大陸:簡化字寫作「蓝缕」,但該詞在現代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教學要點

在漢語教學中,「藍縷」屬於高級詞彙,教學時應注意:

  1. 強調其書面語特性

  2. 結合成語「篳路藍縷」進行教學

  3. 通過古代文學例句展示用法

  4. 區分與其他表示「破舊」詞語的細微差別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茼蒿    下一篇 血滴子(小說描寫暗器)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