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驚鴻(形容人體姿態輕盈)

目錄

詞語釋義

驚鴻(形容人體姿態輕盈)驚鴻(形容人體姿態輕盈)

「驚鴻」一詞原指受驚飛起的鴻雁,後用以比喻女子體態輕盈優美,動作靈動如飛鴻掠影。該詞常見於古典詩詞及文學作品,用以形容女子曼妙的姿態或飄逸的氣質。


詞源與典故

「驚鴻」最早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洛神賦》,其中寫道: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此處以「驚鴻」形容洛神宓妃輕盈飄逸的姿態,後世遂沿用此意象,成為形容女子體態的經典比喻。


文學中的運用

「驚鴻」一詞在古典文學中廣泛使用,例如:

  • 陸游《沈園》:「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以「驚鴻」比喻前妻唐婉的身影)

  • 納蘭性德《浣溪沙》:「驚鴻瞥過游龍去,惱亂襄王夢裏雲。」(形容女子匆匆離去的輕盈姿態)


文化意象

「驚鴻」不僅形容體態,更承載著以下文化意涵:

  • 短暫而驚艷的美:如飛鴻一現,轉瞬即逝,象徵美好卻難以久留。

  • 靈動飄逸的氣質:常用於描繪舞蹈、戲曲中女子的輕盈舞姿。

  • 古典美學的象徵: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對含蓄、優雅之美的推崇。


相關詞語與延伸

  • 驚鴻一瞥:形容短暫卻令人難忘的相遇或景象。

  • 翩若驚鴻:直接引用《洛神賦》,強調姿態如飛鴻般輕盈靈動。

  • 游龍驚鴻:常與「翩若驚鴻」並用,比喻女子舞姿如龍飛鳳舞,柔中帶剛。


現代應用

如今,「驚鴻」仍用於文學、影視及舞蹈領域,例如:

  • 舞蹈:形容舞者動作輕盈流暢,如「驚鴻舞」。

  • 影視作品:常用於武俠或古裝劇,描繪女性角色飄逸的身法。

  • 詩詞創作:現代詩歌亦沿用此詞,賦予古典意象新的詮釋。


總結

「驚鴻」一詞凝結了中國古典美學的精髓,既描繪女子輕盈曼妙的體態,也隱含對短暫美好的感嘆。其豐富的文化意涵,使其至今仍是文學與藝術中的重要意象。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馬騮    下一篇 黃老思想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