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特殊天體)
概念定義

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極端天體,其引力場強大到連光線都無法逃逸。當大量物質被壓縮至極小空間時,會形成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周圍產生稱為「事件視界」的邊界,任何跨過此邊界的物質與輻射將永久被吞噬。
形成機制
恆星坍縮型
大質量恆星(約20倍太陽質量以上)在核聚變燃料耗盡後,發生超新星爆發,核心經由引力坍縮形成黑洞。
原始黑洞
宇宙早期物質超高密度區域可能直接坍縮形成,此類黑洞質量範圍廣泛,從微觀到超大質量皆有可能。
星系級黑洞
通過合併與吸積過程,在星系中心形成質量達百萬至數百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
物理特性
事件視界
黑洞的「表面」,為不可逆的臨界邊界。在此處的逃逸速度等於光速,進入後所有世界線都指向奇點。
奇點
時空曲率無限大的中心點,現有物理定律在此失效。廣義相對論預測其密度無限大,但量子引力理論可能有不同解釋。
無毛定理
黑洞僅由質量、角動量、電荷三個參數完全描述,其他信息(如形成物質特性)均不可探測。
觀測證據
間接觀測法
吸積盤輻射:物質螺旋落入黑洞時摩擦加熱,產生強烈X射線
引力透鏡:黑洞扭曲背景星光線路徑
星體運動:觀測星系中心恆星軌道推算隱藏質量
直接成像
2019年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首次發布M87星系中心5500萬倍太陽質量黑洞的陰環影像,驗證理論預測。
著名黑洞案例
人馬座A*
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質量約430萬個太陽,距地球2.6萬光年。
Cygnus X-1
首個被確認的恆星級黑洞(15倍太陽質量),通過伴星物質吸積的X射線被發現。
GW150914
雷射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首次探測到的黑洞併合事件,涉及36與29倍太陽質量黑洞。
理論爭議
信息悖論
霍金輻射導致黑洞蒸發是否破壞量子力學信息守恆,引發「黑洞戰爭」理論論戰。
火牆假說
事件視界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壁,挑戰等效原理,尚無觀測證據支持。
蟲洞關聯
某些黑洞解理論上可連接不同時空區域,但需負能量物質維持穩定,現實可能性極低。
研究意義
檢驗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極限
理解星系形成與演化關鍵機制
探索時空本質與宇宙終極命運
潛在能源開發(如彭羅斯過程)的理論基礎
注:本條目內容基於廣義相對論框架,未包含量子引力理論的進展性解釋。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黃道十二宮(希臘星座劃分) 下一篇 龍舌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