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前列腺炎

目錄

定義與概述

前列腺炎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組織因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症反應,是男性泌尿系統常見疾病之一。根據病程和病因可分為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徵和無症狀性前列腺炎四種類型。該病好發於青壯年男性,可能導致排尿異常、骨盆區域疼痛及性功能障礙等症狀。


病因學

感染因素

  • 細菌感染:大腸桿菌、克雷伯菌屬等革蘭氏陰性桿菌是主要致病菌

  • 其他病原體:衣原體、支原體、真菌、病毒等也可能引發感染

  • 感染途徑:尿道上行感染、血行播散或淋巴系統擴散

非感染因素

  • 長時間騎車、久坐等機械性壓迫

  • 過度飲酒、辛辣飲食刺激

  • 性生活不規律(過頻或長期禁慾)

  • 自身免疫異常或神經內分泌失調


臨床表現

急性細菌性前列腺炎

  • 突發高熱、寒戰等全身症狀

  • 明顯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徵

  • 會陰部及恥骨上區域劇烈疼痛

  • 可能伴隨排尿困難甚至急性尿瀦留

慢性前列腺炎

  • 反覆出現下尿路症狀:尿不盡感、尿線細弱

  • 骨盆區域(會陰、肛門、腹股溝)隱痛或不適

  • 性功能異常:早洩、射精疼痛等

  • 部分患者伴有精神心理症狀(焦慮、失眠)


診斷方法

實驗室檢查

  • 前列腺液常規:白細胞計數>10個/HP,卵磷脂小體減少

  • 尿常規及尿培養:確定病原菌類型

  • 四杯試驗:區分尿道、膀胱與前列腺感染

影像學檢查

  • 經直腸前列腺超聲(TRUS)觀察結構變化

  • CT/MRI用於鑑別腫瘤或其他器質性病變

其他檢查

  • 尿流率測定評估排尿功能

  • 必要時行前列腺穿刺活檢排除惡性病變


治療方案

藥物治療

  • 抗生素:急性期首選喹諾酮類(如左氧氟沙星),慢性患者需4-6周療程

  • α受體阻滯劑(坦索羅辛)改善排尿症狀

  • 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不適

  • 植物製劑(普適泰)輔助調理

物理治療

  • 前列腺按摩促進炎性分泌物排出(急性期禁用)

  • 溫水坐浴或會陰部熱敷改善局部循環

  • 體外衝擊波、微波等物理療法

生活方式調整

  • 避免久坐、騎車等壓迫行為

  • 限制酒精和辛辣食物攝入

  • 規律性生活(每週2-3次)

  • 加強鍛鍊增強免疫力


併發症與預後

常見併發症

  • 性功能障礙(勃起功能受損、性慾減退)

  • 不育症(前列腺液質量影響精子活力)

  • 反覆尿路感染或附睾炎

  • 心理障礙(抑鬱、焦慮狀態)

預後特點

  • 急性患者經規範治療多可痊癒

  • 慢性患者易復發,需長期綜合管理

  • 無症狀型通常無需特殊處理


預防措施

  1. 保持會陰部清潔乾燥

  2. 及時治療泌尿系統感染病灶

  3. 每日飲水1500-2000ml促進排尿

  4. 適度運動避免盆腔充血

  5. 定期體檢(40歲以上男性建議每年檢查PSA)

注: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遵醫囑。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