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脖子病
定義與概述

氣脖子病(又稱「甲狀腺腫」或「大脖子病」)是一種由於甲狀腺組織異常增生導致的頸部腫大疾病。該病主要特徵為甲狀腺體積增大,在頸部形成明顯可見的腫塊,嚴重時可能影響呼吸和吞嚥功能。
病因與發病機制
碘缺乏
最常見病因,缺碘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
促甲狀腺激素(TSH)代償性分泌增加
長期刺激導致甲狀腺細胞增生肥大
其他原因
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
致甲狀腺腫物質攝入(如硫氰酸鹽、過氯酸鹽等)
甲狀腺激素需求增加(青春期、妊娠期)
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
臨床表現
典型症狀
頸前部對稱性或非對稱性腫大
隨吞嚥上下移動的腫塊
早期無明顯不適,晚期可能出現壓迫症狀
壓迫症狀
呼吸困難(氣管受壓)
吞嚥困難(食管受壓)
聲音嘶啞(喉返神經受壓)
頸靜脈怒張(血管受壓)
分類與類型
按功能狀態分類
毒性甲狀腺腫(伴甲亢)
非毒性甲狀腺腫(甲功正常)
按形態分類
瀰漫性甲狀腺腫(均勻增大)
結節性甲狀腺腫(局部結節形成)
混合型甲狀腺腫
診斷方法
臨床檢查
視診和觸診評估甲狀腺大小、質地
評估是否有壓迫症狀
實驗室檢查
甲狀腺功能檢查(TSH、T3、T4)
尿碘測定
甲狀腺自身抗體檢測
影像學檢查
甲狀腺超聲檢查
甲狀腺核素掃描
CT或MRI(評估壓迫情況)
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碘劑補充(適用於缺碘地區)
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
抗甲狀腺藥物(毒性甲狀腺腫)
手術治療
適應症:明顯壓迫症狀、可疑惡變、美容需求
手術方式:甲狀腺部分或全切除術
放射性碘治療
適用於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
老年患者或不適合手術者
預防措施
碘補充
食用加碘鹽(每日攝入量150μg)
富含碘食物(海帶、紫菜等海產品)
高危人群監測
缺碘地區居民定期篩查
妊娠婦女加強碘營養監測
公共衛生措施
碘缺乏病防治規劃
食鹽加碘政策實施
併發症與預後
常見併發症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
甲狀腺癌變風險增加
呼吸道梗阻等急症
預後情況
單純性甲狀腺腫預後良好
及時治療可避免嚴重併發症
需長期隨訪監測甲功變化
流行病學特徵
好發於內陸缺碘地區
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約3:1)
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我國曾是全球碘缺乏病重災區之一
歷史與現狀
古代中醫稱之為「癭病」
20世紀我國推行食鹽加碘後發病率顯著下降
目前仍是全球公共衛生重要課題之一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楊梅(楊梅科楊梅屬植物) 下一篇 水晶(晶體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