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色譜

目錄

色譜的定義

色譜色譜

色譜(Chromatography)是一種分離和分析技術,利用不同物質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之間分配係數的差異,實現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分離。該技術由俄國植物學家茨維特於1906年首次提出,因分離植物色素時形成彩色譜帶而得名。


色譜的基本原理

色譜分離基於以下核心原理:

  • 分配平衡:樣品組分在固定相與流動相間反覆分配

  • 差速遷移:不同組分因分配係數差異而以不同速度移動

  • 選擇性吸附:固定相對各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

關鍵參數包括保留時間、分配係數(K)和分離度(R),這些參數決定了色譜系統的分離效能。


色譜的分類

按流動相狀態分類

  1. 氣相色譜(GC)

    • 流動相為惰性氣體(如氮氣、氦氣)

    • 適用於揮發性、熱穩定性好的化合物

  2. 液相色譜(LC)

    • 流動相為液體(如水、有機溶劑)

    • 包括高效液相色譜(HPLC)、超高效液相色譜(UPLC)等

  3. 超臨界流體色譜(SFC)

    • 流動相為超臨界狀態的CO₂等流體

    • 兼具氣相和液相色譜的優點

按固定相形式分類

  • 柱色譜:固定相裝填在柱管中

  • 平板色譜:包括薄層色譜(TLC)和紙色譜

  • 毛細管色譜:使用極細的毛細管柱

按分離機制分類

  • 吸附色譜:基於組分在固定相表面的吸附差異

  • 分配色譜:利用組分在兩相中的溶解度差異

  • 離子交換色譜:依靠離子與固定相上帶電基團的相互作用

  • 尺寸排阻色譜:按分子大小進行分離

  • 親和色譜:利用生物特異性相互作用(如抗原-抗體)


色譜儀的基本結構

典型色譜系統包含以下主要組件:

  1. 流動相輸送系統

    • 高壓泵(LC)或氣體鋼瓶(GC)

    • 流量控制裝置

  2. 進樣系統

    • 手動或自動進樣器

    • 樣品導入裝置(如微量注射器)

  3. 色譜柱

    • 分離核心部件,內裝固定相

    • 材質包括不鏽鋼、玻璃或熔融石英

  4. 檢測系統

    • 常見檢測器:紫外-可見(UV-Vis)、熒光、質譜(MS)、示差折光等

    • 將組分信號轉換為電信號

  5. 數據處理系統

    • 色譜工作站

    • 數據採集和分析軟件


色譜的應用領域

化學分析

  • 有機化合物定性定量分析

  • 同分異構體分離

  • 反應進程監控

生物醫學

  • 蛋白質、核酸分離純化

  • 藥物代謝研究

  • 臨床檢驗(如血藥濃度監測)

環境監測

  • 水體、大氣污染物分析

  • 農藥殘留檢測

  •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研究

食品工業

  • 食品添加劑檢測

  • 營養成分分析

  • 風味物質研究

製藥行業

  • 原料藥純度檢驗

  • 藥物穩定性研究

  • 手性藥物分離


色譜技術的發展趨勢

儀器微型化

  • 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技術

  • 微流控色譜系統

  • 便攜式色譜儀開發

聯用技術

  • GC-MS(氣相色譜-質譜聯用)

  • LC-MS/MS(液相色譜-串聯質譜)

  • 多維色譜技術(如GC×GC)

新材料應用

  • 新型固定相材料(如石墨烯、金屬有機框架)

  • 高選擇性分子印跡聚合物

  • 納米材料修飾色譜柱

智能化發展

  • 人工智能輔助方法開發

  • 自動化樣品前處理系統

  • 雲數據分析平台


色譜技術的優缺點

主要優勢

  • 高分離效能(理論塔板數可達10⁶)

  • 高靈敏度(可檢測pg級物質)

  • 廣泛適用性(氣、液、固態樣品)

  • 可實現定性和定量分析

存在局限

  • 某些複雜樣品需前處理

  • 部分檢測器具有破壞性

  • 高純度溶劑消耗成本較高

  • 方法開發需要專業知識

色譜技術經過百餘年發展,已成為現代分析化學的支柱技術之一,在科學研究和工業應用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引入,色譜分析方法將繼續向著更高效率、更高靈敏度和更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腦阻塞    下一篇 草莓族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