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善如流
成語釋義

「從善如流」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指樂於接受他人正確的意見或建議,像流水一樣自然順暢。形容人虛心納諫,善於採納好的建議。
成語出處
該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典故背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欒書聽從部下建議,果斷撤軍,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戰爭,後被讚譽為「從善如流」。
成語結構與用法
結構:動賓結構(「從善」+「如流」)
語法功能:通常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褒義。
例句:
他身為領導,從善如流,深受下屬愛戴。
從善如流的態度,讓團隊效率大幅提升。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虛懷若谷、廣開言路、納諫如流
反義詞: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一意孤行
文化內涵與應用
「從善如流」體現了中華文化中謙虛、開放、善於學習的價值觀,常用於讚美領導者或決策者能夠聽取他人意見,做出明智抉擇。
相關典故與歷史事例
欒書撤軍:春秋時期,晉國欒書採納部下意見,避免與楚國交戰,展現智慧。
唐太宗納諫:唐太宗李世民以善於聽取魏徵等大臣的諫言著稱,被譽為明君典範。
現代應用與啟示
在現代管理、團隊合作中,「從善如流」的態度有助於提高決策質量,促進溝通,避免因固執己見而導致失誤。
參考文獻
《左傳·成公八年》
《漢語成語大詞典》
百度百科相關條目
(以上內容參考自相關典籍與網絡資源,並以繁體中文整理呈現。)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