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目錄

成語出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一句源自西漢歷史的成語,最早見於《史記·淮陰侯列傳》,後被宋代洪邁的《容齋隨筆》進一步引用並流傳。該成語與漢初名將韓信的命運緊密相關,而蕭何作為韓信命運的關鍵人物,成為這句成語的核心。


成語釋義

這句成語的字面意思是:成功是因為蕭何,失敗也是因為蕭何。比喻一個人的成敗都取決於同一個人或同一因素,強調事情的正反兩面皆由同一人主導。


歷史背景

3.1 韓信的崛起(「成也蕭何」)

韓信早年不得志,投奔劉邦後未被重用,甚至因觸犯軍法險些被處死。蕭何作為劉邦的丞相,在與韓信交談後發現其才華,極力向劉邦推薦,但劉邦仍未重視。韓信失望離開,蕭何得知後連夜追回(即「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並說服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此後,韓信助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成為開國功臣。

3.2 韓信的隕落(「敗也蕭何」)

漢朝建立後,劉邦對韓信日益猜忌,最終以謀反罪名將其貶為淮陰侯。後來,呂后欲除韓信,蕭何出謀劃策,假傳捷報誘韓信入宮,導致韓信被殺。因此,韓信的命運可謂由蕭何一手促成,也由蕭何一手終結。


成語的引申意義

  • 雙面性:指同一人既能助人成功,也能導致失敗。

  • 依賴性:強調過度依賴某一人或因素可能帶來風險。

  • 權謀色彩:反映古代政治鬥爭中,盟友可能轉變為敵人的現實。


相關典故與文化影響

  • 「蕭何月下追韓信」:形容珍惜人才、竭力舉薦的行為。

  • 戲曲與文學:京劇《蕭何月下追韓信》、小說《西漢演義》等均有相關情節。

  • 現代應用:常用於商業、政治等領域,形容關鍵人物的雙重作用。


參考文獻

  • 《史記·淮陰侯列傳》

  • 宋代洪邁《容齋隨筆》

  • 百度百科相關條目

這句成語深刻揭示了歷史人物的複雜關係,至今仍被廣泛引用,警示人們審視成敗背後的關鍵因素。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從善如流    下一篇 拓展訓練(戶外培訓)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