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關節退行性病變

目錄

定義與概述

關節退行性病變關節退行性病變

關節退行性病變(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又稱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是最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之一。主要特徵是關節軟骨進行性退化、關節邊緣骨贅形成,並伴隨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症反應。此病多發生於負重關節和活動頻繁的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及手指關節等。


病因與發病機制

主要病因

  • 年齡因素:隨年齡增長,軟骨修復能力下降

  • 機械損傷:長期關節負重過度或使用不當

  • 肥胖:增加關節負荷

  • 遺傳因素:某些基因突變與軟骨代謝異常相關

  • 關節畸形:先天或後天關節結構異常

  • 其他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繼發病變

病理過程

關節軟骨首先出現纖維化、裂紋,逐漸變薄甚至完全磨損,暴露出下方骨質。軟骨下骨發生硬化,關節邊緣形成骨贅(骨刺)。滑膜組織可能出現輕度炎症反應,關節囊纖維化增厚。


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

  • 關節疼痛:初期為活動後疼痛,後期可出現靜息痛

  • 關節僵硬:晨僵通常短於30分鐘

  • 活動受限:關節活動範圍逐漸減小

  • 關節變形:晚期可出現明顯關節畸形

  • 關節摩擦感:活動時可能感覺到或聽到摩擦音

好發部位

  • 膝關節:最常見,表現為上下樓梯困難

  • 髖關節:可導致行走困難和臀部疼痛

  • 脊柱:頸椎和腰椎多見,可能壓迫神經

  • 手指關節:遠端指間關節(Heberden結節)和近端指間關節(Bouchard結節)


診斷方法

臨床診斷

根據病史、症狀和體格檢查,特別關注關節壓痛、腫脹、活動度和畸形情況。

影像學檢查

  • X線檢查:可見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骨贅形成

  • MRI:可早期發現軟骨病變和骨髓水腫

  • 超聲波:評估滑膜炎症和關節積液

實驗室檢查

主要用於排除其他關節疾病,如類風濕因子、抗CCP抗體、尿酸等檢查通常為陰性。


治療方法

非藥物治療

  • 體重控制:減輕關節負荷

  • 物理治療:熱敷、冷敷、超聲波等

  • 運動療法:低衝擊有氧運動、肌力訓練

  • 輔助器具:拐杖、護膝、矯形鞋墊等

藥物治療

  • 止痛藥: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

  • 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萘普生等

  • 局部用藥:辣椒素乳膏、非甾體抗炎藥凝膠

  • 關節腔注射:糖皮質激素或透明質酸

  • 慢作用藥物: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

手術治療

  • 關節鏡清理術:去除游離體和病變滑膜

  • 截骨術:矯正關節力線

  • 關節融合術:適用於嚴重疼痛的小關節

  • 人工關節置換術:晚期病變的主要治療方法


預防與保健

預防措施

  • 保持適當體重

  • 避免關節過度負重和損傷

  • 規律適度運動增強肌肉力量

  • 注意關節保暖

  • 均衡飲食,保證鈣和維生素D攝入

日常保健

  • 選擇低衝擊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

  • 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 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家具和工具

  • 早期發現和治療關節損傷


預後與併發症

疾病進展

關節退行性病變通常進展緩慢,但不可逆轉。早期干預可有效緩解症狀和延緩進展。

常見併發症

  • 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 肌肉萎縮和無力

  • 神經壓迫症狀(特別在脊柱病變時)

  • 長期疼痛導致抑鬱和睡眠障礙


研究進展

近年來在幹細胞治療、軟骨修復技術、新型生物材料人工關節等方面取得進展。基因治療和靶向藥物也成為研究熱點,有望為關節退行性病變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鏡像文件    下一篇 附件炎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