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曲酒

目錄

定義與概述

曲酒曲酒

曲酒是指以酒麴(酒曲)作為糖化發酵劑釀造而成的傳統發酵酒。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曲酒釀造技藝已有數千年歷史,其核心在於利用酒麴中豐富的微生物將糧食中的澱粉轉化為糖分,再進一步轉化為酒精。這種獨特的釀造工藝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


歷史淵源

中國曲酒釀造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發現表明早在夏商時期就已形成較成熟的釀酒技術。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詳細記載了12種制曲方法,標誌著古代曲酒技術的系統化。唐宋時期,曲酒釀造達到高峰,形成了不同地域的釀酒特色。


酒麴的種類

大麴

以大麥、豌豆等為原料製成,含有豐富的黴菌、酵母菌和細菌,用於釀造高品質白酒如茅台、五糧液。

小麴

以米糠或米粉為原料,菌種相對單純,主要用於釀造米香型白酒和部分黃酒。

麥麴

以小麥為主要原料,常用於黃酒生產,如紹興酒。

紅麴

添加紅麴霉製成,能使酒體呈現紅色,用於釀造福建紅麴酒等特色酒品。


釀造工藝

  1. 制曲階段:將穀物粉碎後接入曲霉孢子,在控溫控濕條件下培養

  2. 糖化階段:酒麴中的酶分解糧食中的澱粉為可發酵糖

  3. 發酵階段:酵母菌將糖分轉化為酒精和風味物質

  4. 蒸餾階段(白酒):發酵醪經過蒸餾提純

  5. 陳釀階段:酒體在特定環境中熟成,形成獨特風味


主要品類

白酒

以高粱等穀物為原料,經固態發酵、蒸餾而成,酒精度通常在40-60%之間。

黃酒

以糯米或黍米為原料,經糖化發酵後壓榨而成,酒精度一般為14-20%。

其他曲酒

包括米酒、青稞酒等地域特色酒種,酒精度和風味各異。


風味特徵

曲酒的風味主要來自酒麴中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包括:

  • 酯類物質:帶來花果香氣

  • 醇類物質:影響酒體醇厚度

  • 酸類物質:提供口感平衡

  • 醛酮類物質:形成特殊風味


營養價值

曲酒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適量飲用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消化等作用。黃酒尤其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被譽為"液體蛋糕"。


文化意義

曲酒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既是祭祀用品,也是社交媒介,更衍生出豐富的酒禮、酒令等文化形式。許多歷史名酒如杜康酒、蘭陵美酒等都成為文化符號。


現代發展

當代曲酒生產在保留傳統工藝基礎上,引入現代微生物技術和質量控制手段,使產品品質更加穩定。同時,曲酒釀造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保存與飲用

優質曲酒適宜在陰涼、避光環境中長期存放,部分高品質白酒和黃酒會隨陳年時間增加而提升價值。飲用時應注意適量,搭配適當菜餚可更好體驗其風味特色。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時鐘頻率    下一篇 木糖醇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