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諡號

目錄

定義與起源

諡號諡號

諡號是中國古代對已故帝王、后妃、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後,給予的褒貶稱號。這種制度起源於西周早期,相傳由周公旦所創立,旨在"勸善懲惡",通過對逝者的評價來教化生者。


諡法的分類

美諡

表揚性的諡號,如:

  • 文:經緯天地曰文(如漢文帝)

  • 武:克定禍亂曰武(如漢武帝)

  • 昭:聖聞周達曰昭(如漢昭帝)

平諡

中性評價的諡號,如:

  • 懷:慈仁短折曰懷

  • 愍:在國遭憂曰愍

惡諡

批評性的諡號,如:

  • 厲:殺戮無辜曰厲(如周厲王)

  • 煬:好內遠禮曰煬(如隋煬帝)

  • 靈:亂而不損曰靈


諡號的授予程序

  1. 請諡:死者親屬或下屬向朝廷提出申請

  2. 議諡:由禮官或專門機構討論擬定

  3. 定諡:皇帝最終批准確定

  4. 頒諡:正式公布並舉行儀式


歷代諡法特點

周代

  • 諡法制度初步形成

  • 以單字諡為主(如周文王、周武王)

漢代

  • 開始出現雙字諡(如漢孝文帝)

  • 確立"孝"為皇帝常用諡字

唐代

  • 諡字增多,評價更為細緻

  • 出現長諡現象(如唐太宗初諡"文皇帝")

宋代

  • 諡法制度完備

  • 文人官員諡號受重視(如歐陽修諡"文忠")

明清

  • 皇帝諡字達20餘字(如康熙帝諡"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 嚴格控制惡諡使用


特殊諡號類型

追諡

對前朝人物追加的諡號,如:

  • 關羽被歷代追諡,最終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私諡

非官方授予的諡號,如:

  • 陶淵明私諡"靖節"

廟諡

用於太廟祭祀的特別諡號,如:

  • 明朝皇帝廟號多帶"祖"或"宗"


諡號的文化影響

  1. 歷史評價功能:成為後世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尺

  2. 道德教化作用:體現儒家忠孝節義思想

  3. 文學影響:大量用於史書、碑文等文體

  4. 避諱文化:諡號用字常成為避諱對象


著名歷史人物諡號舉例

  • 孔子:文宣王(歷代加諡)

  • 諸葛亮:忠武侯

  • 岳飛:武穆(後改忠武)

  • 曾國藩:文正


諡號制度的衰落

清末隨著帝制終結,官方諡法制度逐漸廢止,但民間仍有簡化形式的諡號習俗留存。現代社會中,諡號已轉化為對歷史人物評價的一種文化記憶。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記憶體    下一篇 跑路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