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巡洋坦克

目錄

巡洋坦克概述

巡洋坦克巡洋坦克

巡洋坦克(Cruiser Tank)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陸軍採用的一種坦克分類,主要設計用於執行快速機動和突破任務。這類坦克強調速度而非裝甲防護,其設計理念源自海軍的巡洋艦概念——即具有較高機動性,能夠快速部署並執行獨立作戰任務。


發展歷史

起源與背景

巡洋坦克的發展可追溯至1930年代,英國陸軍當時將坦克分為兩大類:

  • 步兵坦克:速度慢但裝甲厚,用於支援步兵作戰

  • 巡洋坦克:速度快但裝甲較薄,用於機動作戰

這種分類方式反映了英國當時的軍事理論,即坦克應根據不同戰術需求進行專門化設計。

主要發展階段

  1. 早期型號(1938-1940):如A9、A10和A13系列

  2. 中期型號(1941-1942):包括十字軍坦克(Crusader)

  3. 後期型號(1943-1945):以克倫威爾坦克(Cromwell)和彗星坦克(Comet)為代表


設計特點

機動性能

巡洋坦克最顯著的特點是其出色的機動性:

  • 最高時速通常可達40-50公里/小時

  • 採用大功率發動機(如勞斯萊斯流星發動機)

  • 懸掛系統多採用克里斯蒂懸掛,適合高速行駛

火力配置

  • 早期型號主要配備2磅炮(40毫米)

  • 中期升級為6磅炮(57毫米)

  • 後期型號如彗星坦克裝備77毫米高速炮

裝甲防護

  • 正面裝甲厚度一般在30-75毫米之間

  • 裝甲傾斜設計在後期型號中開始應用

  • 犧牲防護以換取機動性是其顯著特徵


作戰運用

北非戰場

巡洋坦克在1941-1943年的北非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英國第7裝甲師("沙漠之鼠")大量裝備十字軍坦克

  • 與德國非洲軍團的III號、IV號坦克交戰

  • 暴露了早期型號火力不足、可靠性差的問題

歐洲戰場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

  • 克倫威爾坦克成為英軍裝甲師的主力裝備

  • 與美軍謝爾曼坦克協同作戰

  • 彗星坦克在戰爭末期對抗德國豹式坦克


代表性型號

十字軍坦克(Crusader)

  • 服役時間:1941-1943

  • 主要武器:6磅炮(後期型)

  • 最大速度:43公里/小時

  • 產量:超過5,300輛

克倫威爾坦克(Cromwell)

  • 服役時間:1944-1955

  • 主要武器:75毫米炮

  • 最大速度:64公里/小時(公路)

  • 被認為是英國最好的巡洋坦克之一

彗星坦克(Comet)

  • 服役時間:1944-1958

  • 主要武器:77毫米HV炮

  • 最大速度:50公里/小時

  • 被視為巡洋坦克發展的頂峰


戰後影響與淘汰

二戰結束後,巡洋坦克的概念逐漸被主戰坦克取代:

  • 1945年推出的百夫長坦克結合了巡洋坦克的機動性和步兵坦克的火力與防護

  • 冷戰期間,英國放棄了步兵坦克/巡洋坦克的分類體系

  • 巡洋坦克的設計理念影響了後續西方坦克的發展方向


評價與歷史地位

優點

  • 出色的機動性和戰略部署能力

  • 後期型號火力得到顯著提升

  • 為英國裝甲部隊提供了重要的作戰經驗

缺點

  • 早期型號火力不足,難以對抗德軍坦克

  • 裝甲防護薄弱,乘員生存率低

  • 機械可靠性問題在沙漠環境中尤為突出

巡洋坦克代表了英國二戰期間獨特的坦克發展路線,雖然存在諸多不足,但為盟軍取得最終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並為戰後坦克設計積累了寶貴經驗。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履歷(名詞解釋)    下一篇 巡洋艦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