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
耶穌的基本介紹

耶穌(Jesus),全名為耶穌·基督(Jesus Christ),是基督教的核心人物,被基督徒尊奉為上帝的獨生子、救世主和人類的救贖者。根據《新約聖經》記載,耶穌出生於公元前4年至公元1年之間的伯利恆,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行省傳道,約於公元30-33年間在耶路撒冷被釘十字架受難,後復活升天。
名稱與稱號
耶穌:源自希伯來文名字"約書亞"(Yeshua),意為"耶和華是拯救"
基督:來自希臘文"Christos",意為"受膏者",相當於希伯來文的"彌賽亞"
其他常見稱號:人子、神的兒子、大衛的子孫、拉比(老師)、主、救主等
生平事蹟
出生與童年
根據《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記載:
由童貞女馬利亞因聖靈感孕而生
出生於猶太的伯利恆城
出生時有東方博士來朝拜,後因希律王迫害逃往埃及
成長於加利利的拿撒勒,故被稱為"拿撒勒人耶穌"
公開傳道
約30歲時開始公開傳道,主要事蹟包括:
在約旦河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
在曠野禁食40天並戰勝魔鬼試探
揀選12門徒
在加利利和猶太各地傳講天國福音
行許多神蹟奇事,如醫病、趕鬼、使死人復活等
受難與復活
在耶路撒冷被猶大出賣
被猶太宗教領袖審判,後交給羅馬總督彼拉多
被釘十字架而死,時約公元30-33年
死後第三日復活,向門徒顯現40天後升天
教導與思想
耶穌的核心教導包括:
天國信息
宣揚"天國近了"的信息
教導人悔改,接受福音
用比喻闡明天國的道理
倫理教訓
愛神愛人的最大誡命
黃金法則:"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登山寶訓中的八福等道德教導
強調寬恕、謙卑、服務他人
救贖論
自己是為救贖世人而來
將要為人類的罪犧牲
信他的人得永生
歷史考證
關於耶穌的歷史真實性:
主要資料來源為《新約聖經》,特別是四福音書
非基督教文獻如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斯、羅馬史學家塔西佗也有提及
現代多數學者認同歷史上確有耶穌其人
對其生平細節和神性則有不同觀點
宗教意義
基督教觀點
三位一體神的第二位格
道成肉身,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
通過受死和復活完成救贖
將再來審判活人死人
其他宗教觀點
伊斯蘭教:尊為重要先知之一(爾撒),但不認其神性
猶太教:不承認耶穌是彌賽亞或神的兒子
其他宗教:有些視為聖人或靈性導師
文化影響
西方紀年以耶穌誕生為公元元年
深刻影響西方文化、藝術、音樂、文學等
聖誕節、復活節等重要節日均與耶穌相關
許多國家將基督教定為國教或主要宗教
藝術形象
歷史上耶穌形象多有變化:
早期基督教藝術中常以好牧人形象出現
中世紀後多強調受難形象
文藝復興時期出現許多經典畫作
不同文化中有本土化的耶穌形象
以上內容參考自百度百科相關條目及其他權威資料,以百科形式呈現耶穌的基本信息。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