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涅槃(佛教用语)

目錄

涅槃的定義

涅槃(佛教用语)涅槃(佛教用语)

涅槃(梵語:Nirvāṇa,巴利語:Nibbāna),佛教核心術語,意譯為「滅度」、「寂滅」、「解脫」等,指通過修行徹底熄滅煩惱與痛苦,達到超越生死輪迴的終極境界。涅槃被視為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標,標誌著所有執著、無明和業力的終結。


涅槃的詞源與含義

  1. 詞源解析

    • 梵語「Nirvāṇa」由「nir」(遠離)和「vāṇa」(貪欲或吹熄)組成,字面意為「吹滅」或「熄滅」,比喻熄滅貪瞋痴三毒之火。

  2. 佛教解釋

    • 原始佛教中,涅槃指從生死輪迴中解脫,不再受業力牽引的狀態。

    • 大乘佛教進一步區分「有餘涅槃」(煩惱已斷但肉身仍存)與「無餘涅槃」(身心俱寂,不再受後有)。


涅槃的分類

  1. 有餘涅槃(有餘依涅槃)

    • 阿羅漢已斷除煩惱,但因過去業力所感召的肉身尚未消亡,仍須承受生理上的苦樂。

  2. 無餘涅槃(無餘依涅槃)

    • 阿羅漢捨壽後,身心徹底寂滅,不再進入輪迴,亦無任何殘餘的五蘊存在。

  3. 大乘涅槃觀

    • 大乘佛教提出「無住涅槃」,指佛菩薩雖證涅槃卻不捨眾生,以智慧與慈悲廣度有情,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


涅槃的特徵

根據《雜阿含經》等經典,涅槃具有以下特質:

  • 寂靜:超越一切躁動與痛苦。

  • 清涼:熄滅煩惱熱惱。

  • 解脫:脫離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束縛。

  • 無為:非因緣所生,不依賴條件存在。


涅槃的證得方法

  1. 原始佛教途徑

    • 依「八正道」修行,斷除我執與無明,證得阿羅漢果。

  2. 大乘佛教途徑

    • 通過菩薩道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累積資糧,最終圓滿佛果。


涅槃與其他概念的區別

  1. 涅槃 vs. 死亡

    • 涅槃是主動的智慧解脫,死亡僅為生命形態的被動轉換。

  2. 涅槃 vs. 天堂

    • 天堂仍屬輪迴中的善趣,涅槃則徹底超越三界。


涅槃在佛教史上的影響

  • 佛陀於菩提樹下悟道即證涅槃,其入滅稱為「大般涅槃」。

  • 涅槃思想貫穿各佛教流派,南傳佛教注重個人解脫,北傳佛教強調自利利他的究竟涅槃。


常見誤解辨析

  • 涅槃非虛無:非斷滅空,而是煩惱滅盡後的究竟安樂。

  • 涅槃非神我:佛教否定永恆的靈魂,涅槃是無我的境界。

涅槃作為佛教終極理想,代表對生命苦難的徹底超越與心靈的絕對自由。其深奧義理需通過實修體證,非語言文字所能完全涵蓋。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毛丝鼠    下一篇 激素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