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月經

目錄

月經的定義

月經月經

月經(英文:Menstruation)是指女性在生育年齡期間,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並伴隨出血的生理現象。月經是女性生殖系統功能正常運作的重要標誌,也是女性生育能力的體現之一。這一過程通常每月發生一次,因此俗稱"月事"、"例假"或"大姨媽"。


月經的生理機制

月經周期的調節

月經周期主要由下丘腦-垂體-卵巢軸(HPO軸)調控:

  • 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

  • 垂體前葉分泌促卵泡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

  • 卵巢在這些激素作用下產生雌激素和孕激素

子宮內膜變化

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經歷三個階段:

  1. 增生期:雌激素促使內膜增厚

  2. 分泌期:孕激素使內膜進一步增厚並富含營養

  3. 月經期:若未受孕,激素水平下降,內膜脫落出血


月經周期特徵

正常月經指標

  • 周期長度:通常21-35天(從月經第一天到下次月經前一天)

  • 經期持續時間:一般2-7天

  • 經血量:約20-80毫升

  • 經血特徵:暗紅色,可能含有子宮內膜組織碎片

月經周期分期

  1. 月經期(第1-5天):子宮內膜脫落出血

  2. 卵泡期(第6-14天):卵泡發育,雌激素上升

  3. 排卵期(約第14天):卵子排出

  4. 黃體期(第15-28天):黃體形成,分泌孕激素


初潮與停經

月經初潮

  • 定義:女性第一次月經來潮

  • 年齡:通常11-15歲(受遺傳、營養等因素影響)

  • 特徵:初潮後1-2年周期可能不規律

停經(絕經)

  • 定義:月經永久性停止

  • 年齡:通常45-55歲

  • 標誌:連續12個月無月經來潮

  • 過程:經歷圍絕經期(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漸衰退


月經相關症狀

經前綜合徵(PMS)

  • 發生時間:月經前1-2周

  • 症狀

    • 情緒波動、易怒、焦慮

    • 乳房脹痛

    • 腹脹

    • 頭痛

    • 食慾改變

痛經(經痛)

  • 原發性痛經:無器質性病變,與前列腺素分泌過多有關

  • 繼發性痛經:由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等疾病引起

  • 緩解方法:熱敷、適度運動、止痛藥、激素治療


月經健康管理

衛生用品選擇

  • 衛生巾:需定期更換(建議每2-4小時)

  • 衛生棉條:注意使用時間不超過8小時

  • 月經杯:可重複使用,環保選擇

  • 月經褲:新型吸收型內褲

經期護理建議

  • 保持外陰清潔

  • 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

  •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 均衡飲食,補充鐵質

  • 保持充足睡眠


月經異常情況

常見月經異常

  • 月經過多(經血量>80ml)

  • 月經過少(經血量<20ml)

  • 月經頻發(周期<21天)

  • 月經稀發(周期>35天)

  • 閉經(無月經來潮)

  •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就醫指徵

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月經周期持續不規律

  • 經期劇烈疼痛影響生活

  • 經血量異常多或少

  • 非經期出血

  • 16歲仍無月經初潮


月經與健康關係

月經反映的健康信息

  • 周期規律性:反映內分泌系統狀態

  • 經血量:與貧血風險相關

  • 經期症狀:可能提示潛在健康問題

月經與生育

  • 排卵標誌:規律月經通常表示有排卵

  • 受孕時機:排卵期前後易受孕

  • 月經異常:可能影響生育能力


文化與社會層面

月經禁忌與迷思

不同文化對月經有各種傳統觀念:

  • 某些文化視月經為不潔

  • 存在月經期間不能洗頭、不能運動等迷思

  • 現代醫學證實這些觀念大多無科學依據

月經貧窮與權益

  • 月經貧窮:指因經濟困難無法獲得衛生用品的現象

  • 全球運動:推動月經產品免稅、校園免費提供等政策

  • 月經正名化:消除月經污名化,促進公開討論


特殊情況處理

運動員的月經管理

  • 高強度訓練可能導致月經不規律或暫停

  • 需注意能量攝入與骨密度保護

  • 比賽期間可使用藥物調整月經周期

長期避孕與月經

  • 口服避孕藥:可調節月經周期

  • 宮內節育器:可能改變月經模式

  • 長效避孕方法:可能導致月經減少或暫停

以上內容綜合了醫學知識與實用信息,旨在提供全面、科學的月經相關知識。如有具體健康問題,建議諮詢專業醫療人員。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