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和科研電腦網
概述

中國教育和科研電腦網(英語: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簡稱CERNET),是由國家投資建設,教育部負責管理,清華大學等高校承擔規劃、建設和運行的全國性學術電腦網絡。該網絡主要面向教育和科研單位,是中國四大骨幹網之一。
歷史發展
初期建設
CERNET始建於1994年,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互聯網骨幹網絡,由國家計委批准立項,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十所高校共同承擔建設任務。
發展歷程
1995年:CERNET初步建成並開通
1998年:開始建設CERNET2,即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
2004年:CERNET2主幹網正式開通,是全球最大規模的IPv6網絡之一
網絡結構
骨幹網
CERNET採用分層結構,包括國家骨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三級。全國設有10個地區網絡中心和38個省級節點。
主要節點
北京:全國網絡中心(設在清華大學)
上海、南京、廣州、武漢、西安、成都、瀋陽、哈爾濱、蘭州:地區網絡中心
技術特點
先進技術
早期採用X.25和幀中繼技術
後期升級為ATM和SDH技術
在CERNET2中全面部署IPv6技術
網絡性能
主幹網帶寬不斷升級,目前已達100Gbps以上
國際出口帶寬超過20Gbps
主要功能
教育服務
為全國高校提供網絡接入服務
支持遠程教育、數字圖書館等教育應用
承擔教育電子政務系統的網絡支撐
科研支持
為科研項目提供高速網絡環境
支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
促進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
管理運營
組織機構
國家網絡中心:設在清華大學
地區網絡中心:分設在全國10個城市
省級節點:覆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
運營模式
採用"政府主導、學校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由CERNET網絡中心統一規劃,各地區網絡中心具體實施。
社會影響
教育信息化推動
CERNET的建設極大推動了中國教育信息化進程,使高校師生最早接觸和使用互聯網。
技術創新
培養了大批網絡技術人才
推動了中國互聯網技術的自主創新
為IPv6等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試驗平台
未來發展
發展方向
繼續擴大網絡覆蓋範圍
提升網絡速度和服務質量
深化教育信息化應用
戰略目標
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教育和科研網絡基礎設施,為中國教育現代化和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上窮碧落 下一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