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人
起源與歷史

高麗人(朝鮮語:고려인)是指生活在朝鮮半島以外的朝鮮民族群體,主要分佈在中國、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中亞各國。這個稱謂源自高麗王朝(918-1392年),是海外對朝鮮民族的傳統稱呼。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大量朝鮮人因經濟困難和日本殖民統治遷移至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形成最早的海外高麗人群體。1937年,斯大林將遠東地區的朝鮮人強制遷移至中亞,形成中亞高麗人獨特群體。
分佈情況
高麗人主要分佈在以下地區:
中國:約200萬人,主要聚居在吉林、黑龍江、遼寧等東北三省,其中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最大聚居區。
中亞國家:
哈薩克斯坦:約10萬人
烏茲別克斯坦:約20萬人
其他中亞國家也有少量分佈
俄羅斯:主要分佈在遠東地區和中亞,約15萬人
日本:約60萬人,主要是在日朝鮮人及其後代
美國:約200萬人,是最大的海外朝鮮人群體之一
文化特徵
高麗人保留了豐富的朝鮮民族文化傳統:
語言:多數人使用朝鮮語,但中亞高麗人發展出獨特的"高麗語"方言,混雜俄語和中亞語言詞彙。
飲食:保持泡菜、冷麵、烤肉等傳統飲食習慣,並根據居住地食材有所調整。
節日:慶祝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並結合當地文化形成獨特慶祝方式。
宗教信仰:傳統信仰包括薩滿教、佛教,部分人信仰基督教或受當地主流宗教影響。
社會經濟狀況
高麗人在不同國家的社會經濟地位各異:
中國:多從事農業、教育、醫療等行業,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社會地位良好。
中亞:以農業和商業為主,部分人進入政界和學術界,整體經濟狀況中等。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高麗人多從事漁業和農業,城市居民則從事各種職業。
美國:職業分佈廣泛,從餐飲業到高科技行業都有涉足,整體收入水平較高。
身份認同
高麗人的身份認同複雜多元:
多數人認同朝鮮民族身份,同時也認同居住國公民身份。
年輕一代的高麗人普遍更認同居住國文化,語言能力逐漸弱化。
不同國家的高麗人之間存在文化差異,但仍保持某種程度的族群認同感。
對朝鮮半島的政治立場因個人經歷和居住國政策影響而各不相同。
著名人物
歷史上著名的高麗人包括:
崔庸健:中國朝鮮族革命家,曾任吉林省副省長。
金九:韓國獨立運動家,曾在中國領導臨時政府。
維克多·崔:俄羅斯搖滾音樂人,蘇聯時期著名歌手。
金大中:韓國前總統,其家族有海外高麗人背景。
現狀與挑戰
當代高麗人面臨的主要問題:
語言和文化傳承的困境,年輕一代逐漸失去母語能力。
在部分國家面臨同化壓力,傳統文化逐漸淡化。
朝鮮半島局勢變化對海外高麗人群體的影響。
全球化背景下,高麗人社群如何保持獨特性又融入主流社會的平衡問題。
高麗人作為跨國界的民族群體,其文化適應與身份認同過程反映了全球化時代少數民族的典型經歷,具有重要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價值。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